加拿大团队提出DART无人机系统,100km/h移动平台着陆成功率超80%
近年来,无人机在农业、灾害管理及监视等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其灵活性与数据采集能力为复杂任务提供了有效支持。然而,着陆环节仍是操作中的关键难点,据统计,超过47%的无人机事故发生于着陆阶段。在强风、不平坦地形或移动平台等复杂环境下,着陆难度进一步增加。
近年来,无人机在农业、灾害管理及监视等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其灵活性与数据采集能力为复杂任务提供了有效支持。然而,着陆环节仍是操作中的关键难点,据统计,超过47%的无人机事故发生于着陆阶段。在强风、不平坦地形或移动平台等复杂环境下,着陆难度进一步增加。
近年来,无人机在农业、灾害管理及监视等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其灵活性与数据采集能力为复杂任务提供了有效支持。然而,着陆环节仍是操作中的关键难点,据统计,超过47%的无人机事故发生于着陆阶段。在强风、不平坦地形或移动平台等复杂环境下,着陆难度进一步增加。
中国正准备实施一项前所未有的太空任务,通过发射双航天器系统对遥远小行星进行撞击,试图将其轨道改变仅一英寸的距离。这项由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天都国际大会上正式公布的计划,将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实现小行星轨道重定向的国家,为全球行星防御体系建设注
2025年9月5日,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宣布,中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同时向各国发出了合作邀请。
“如果明天醒来,新闻推送说一颗直径百米的小行星将在30年后撞地球,你会怎么办?
在安徽合肥近日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宣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计划:中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以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的可行性。
中国正式加入全球小行星防御行列。在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宣布,中国正在规划针对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验证任务,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的可行性。这一计划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在行星防御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潜在小行星威胁
如果告诉你,中国航天人正在策划一场跨越1000万公里的太空狙击,用10吨重的撞击器以每秒15公里的速度改变一颗小行星的轨道,你会觉得这是科幻电影还是现实? 在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我国即将实施小行星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